“二进制”世界里的教育“样本”
2018.01.08点击:
在互联网江湖中,程序员是一个神秘的存在:练就了一手码代码的键盘功夫,挥一挥手指头或许就能改变世界;穿得随意,活得低调,以至于被调侃为 “月入五万过成月入五千样子”“一年四季格子衫+牛仔裤”……但有一点他们却不含糊,那就是子女的教育。
前不久,《富二代已经out,现在流行程序员之子》一文在朋友圈里流传甚广。文中提到,北京市昌平二中中考成绩优异与程序员的孩子有莫大关系,因为昌平二中所在区域IT公司密集,而程序员一代的孩子已经上初中,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提高中考分数,“把爸爸辛苦买来的房,生生考成了学区房”。
这样的逻辑有待商议,但也难免让人好奇:程序员爸妈们究竟怎么教育孩子?有何特别之处?
IT男的“最优”择校方案
早在北京市家长周晓的女儿还在肚子里时,她的程序员老公就已经开始谋划孩子上小学的问题。首先提上议程的是去哪里上小学。这位程序员爸爸在地图上标注出有可能去上的小学、学校费用、离家距离,以及若是买重点小学“学区房”所需代价等,然后一一比较排除,最终敲定了回龙观中心小学。
“他给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接送方便,性价比高。”周晓听到他的回答时“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所小学不是她心中最好的学校,但她在听老公罗列了10多所学校的优劣势后,也不得不暗暗佩服老公的逻辑,“他的逻辑就是,上学是目标,他就是要给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和方案。”
在择校上,不求“最好”,只求“最优”,北京某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leader成闵亦是如此。在8年前为儿子择校时,成闵把孩子送到附近的海淀区实验小学苏州街分校,也就是当年的苏州街小学——2011年该校被海淀区实验小学合并后改成现在的名字,而在他家马路对面便是中关村三小的学区房。“当时觉得学校教学理念比较新,更注重孩子的 素质教育 ,不一定就是要买学区房、挤破头也要进名校”。
不过,这其中的一大原因,成闵认为是“买不起”,如今在他家对面的“学区房”房价已涨到了每平米10万+。“大部分程序员的工资并没外界想象的那样高,那些传说中月薪5万元的程序员都不是简单的程序员了,可能是团队的leader,或者高级架构师、工程师之类的……更何况北京房价这么吓人,本就偏理性的程序员自然就会理性地衡量利弊得失,看看是不是非买不可”。
数据分析公司IDC发布的报告称,2014年全球的软件开发者数量达到1850万人,中国约占10%,即185万人。由程序员客栈网站和垂直技术社区稀土掘金对北京、广东、上海等全国28个省市的10万余名程序开发者进行的调查显示,1/5的程序员在3年内年薪就达到了20万~30万元。在工作3~5年后,90%以上的程序员月薪过万元,超过1/6的群体年薪达到了30万~50万元。
不过和拼财力、拼关系、拼学区房的家长不同,程序员爸妈可以说是在拼“脑力”。成闵认为,比起“学区房”,程序员更相信自身的努力,“不像做生意,你要靠钱靠关系。在技术圈里,不会说你穿个名牌,你有钱,长得帅就能得到尊重,称你为 大拿 ,还是要看你的技术。我们比较相信自身的努力,很多程序员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这样的逻辑很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代的教育上”。
育儿界的一股“清流”
如今,周晓的女儿的确按计划进入了回龙观中心小学,但辅导女儿写作业常让周晓头大,不过她的程序员老公倒是很拿手,“就像解决bug一样,他用女儿能理解的语言分析问题在哪儿,找方法,不断优化……”有时,她甚至觉得女儿身上都有些“程序员”的印记,“很有主见,跟你讲道理,跟你辩(逻辑)。”
但周晓夫妇不会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压,这也是记者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程序员家长们的一个特殊现象。这在陷入“集体焦虑”的家长中,可以称得上是一股“清流”。
在儿子小时候,成闵忙于工作,基本上是“996”(工作日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做系统工程师时是7(天) 24(小时) 待机 ,干IT其实很辛苦,很多人根本看不了孩子,都是家人在看管。”随着岗位调整,育儿重心才转移到成闵身上。
在他的影响下,儿子4岁时就开始玩电脑,他偶尔也教儿子编程,父子俩一起打游戏,看书,旅行……对于儿子的成绩,清华大学毕业的成闵倒是很“心大”,儿子上初中前只报过一个美术班,“还是儿子自己要求的”。不过儿子在学习上倒很自觉,顺利升入北大附中念初中,还是个“技术小达人”。
谈起育儿心得,成闵觉得,“重要的是他自己的目标和选择。他如果想上哪个学校,那就给他计算好了,给他说清楚要达到目标你就需要奔着全校前50名去,建议怎么去做,剩下怎么努力是他自己的事。你要寻求什么样的帮助或辅导,提出来,我们帮你满足。”
据Codeforge网站2015年发布的《中国程序员调查报告》显示,程序员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总和占50%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40.53%)、大专(16.68%)。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娄华英认为,这类有较高学历的理性家长一般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主张孩子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几乎没有家长一脑门钻“成绩”的牛角尖,“他们认为科学、艺术、体育与语数外一样重要”。
不过在天津市程序员家长程峰看来,这也和程序员自身的工作有关,“做IT的,他们的工作内容在飞速变化,可能今年刚学会的算法明年就不用了,新出的技术名词就听不懂了。他们自身也在不断学习升级自己,这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孩子会模仿父母。”
“学霸爸妈” 托起“学区房”
《富二代已经out,现在流行程序员之子》《程序员爸爸买的房,我来考成学区房》等文章中提到的被“学霸”爸妈和较高水平的生源托起的“学区”并不少见。
15年前,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还是所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校”,如今却一跃成为托起张江地区一片教育新天地的“重点学区”,这与该校所在的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不无关系。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这片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6万名从业者。据不完全统计,有博士6000多人、硕士4.6万人、本科生12.3万人,人均每年创造17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而这批从业者的子女大多进入了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娄华英告诉记者,“学生家长几乎都是本科学历以上,博士学历的也不在少数,很多还有留学经历,其中,不乏大飞机工程师、超算中心IT工程师、芯片技术专家等。”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继星看来,“一所中小学能否成为名校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生源对学校的影响是直接且较为明显的。” 而生源的质量与父母有着莫大关系。李继星表示,一般素养比较高的父母,这个群体的孩子整体素养相对较高,在高新科技园区、高校家属区、高档小区等区域的学生水平相对较高,“因为父母的见识、视野比较宽,会帮助孩子打开眼界,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前不久,《富二代已经out,现在流行程序员之子》一文在朋友圈里流传甚广。文中提到,北京市昌平二中中考成绩优异与程序员的孩子有莫大关系,因为昌平二中所在区域IT公司密集,而程序员一代的孩子已经上初中,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提高中考分数,“把爸爸辛苦买来的房,生生考成了学区房”。
这样的逻辑有待商议,但也难免让人好奇:程序员爸妈们究竟怎么教育孩子?有何特别之处?
IT男的“最优”择校方案
早在北京市家长周晓的女儿还在肚子里时,她的程序员老公就已经开始谋划孩子上小学的问题。首先提上议程的是去哪里上小学。这位程序员爸爸在地图上标注出有可能去上的小学、学校费用、离家距离,以及若是买重点小学“学区房”所需代价等,然后一一比较排除,最终敲定了回龙观中心小学。
“他给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接送方便,性价比高。”周晓听到他的回答时“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所小学不是她心中最好的学校,但她在听老公罗列了10多所学校的优劣势后,也不得不暗暗佩服老公的逻辑,“他的逻辑就是,上学是目标,他就是要给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和方案。”
在择校上,不求“最好”,只求“最优”,北京某互联网公司技术团队leader成闵亦是如此。在8年前为儿子择校时,成闵把孩子送到附近的海淀区实验小学苏州街分校,也就是当年的苏州街小学——2011年该校被海淀区实验小学合并后改成现在的名字,而在他家马路对面便是中关村三小的学区房。“当时觉得学校教学理念比较新,更注重孩子的 素质教育 ,不一定就是要买学区房、挤破头也要进名校”。
不过,这其中的一大原因,成闵认为是“买不起”,如今在他家对面的“学区房”房价已涨到了每平米10万+。“大部分程序员的工资并没外界想象的那样高,那些传说中月薪5万元的程序员都不是简单的程序员了,可能是团队的leader,或者高级架构师、工程师之类的……更何况北京房价这么吓人,本就偏理性的程序员自然就会理性地衡量利弊得失,看看是不是非买不可”。
数据分析公司IDC发布的报告称,2014年全球的软件开发者数量达到1850万人,中国约占10%,即185万人。由程序员客栈网站和垂直技术社区稀土掘金对北京、广东、上海等全国28个省市的10万余名程序开发者进行的调查显示,1/5的程序员在3年内年薪就达到了20万~30万元。在工作3~5年后,90%以上的程序员月薪过万元,超过1/6的群体年薪达到了30万~50万元。
不过和拼财力、拼关系、拼学区房的家长不同,程序员爸妈可以说是在拼“脑力”。成闵认为,比起“学区房”,程序员更相信自身的努力,“不像做生意,你要靠钱靠关系。在技术圈里,不会说你穿个名牌,你有钱,长得帅就能得到尊重,称你为 大拿 ,还是要看你的技术。我们比较相信自身的努力,很多程序员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这样的逻辑很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代的教育上”。
育儿界的一股“清流”
如今,周晓的女儿的确按计划进入了回龙观中心小学,但辅导女儿写作业常让周晓头大,不过她的程序员老公倒是很拿手,“就像解决bug一样,他用女儿能理解的语言分析问题在哪儿,找方法,不断优化……”有时,她甚至觉得女儿身上都有些“程序员”的印记,“很有主见,跟你讲道理,跟你辩(逻辑)。”
但周晓夫妇不会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压,这也是记者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程序员家长们的一个特殊现象。这在陷入“集体焦虑”的家长中,可以称得上是一股“清流”。
在儿子小时候,成闵忙于工作,基本上是“996”(工作日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做系统工程师时是7(天) 24(小时) 待机 ,干IT其实很辛苦,很多人根本看不了孩子,都是家人在看管。”随着岗位调整,育儿重心才转移到成闵身上。
在他的影响下,儿子4岁时就开始玩电脑,他偶尔也教儿子编程,父子俩一起打游戏,看书,旅行……对于儿子的成绩,清华大学毕业的成闵倒是很“心大”,儿子上初中前只报过一个美术班,“还是儿子自己要求的”。不过儿子在学习上倒很自觉,顺利升入北大附中念初中,还是个“技术小达人”。
谈起育儿心得,成闵觉得,“重要的是他自己的目标和选择。他如果想上哪个学校,那就给他计算好了,给他说清楚要达到目标你就需要奔着全校前50名去,建议怎么去做,剩下怎么努力是他自己的事。你要寻求什么样的帮助或辅导,提出来,我们帮你满足。”
据Codeforge网站2015年发布的《中国程序员调查报告》显示,程序员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总和占50%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40.53%)、大专(16.68%)。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娄华英认为,这类有较高学历的理性家长一般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主张孩子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几乎没有家长一脑门钻“成绩”的牛角尖,“他们认为科学、艺术、体育与语数外一样重要”。
不过在天津市程序员家长程峰看来,这也和程序员自身的工作有关,“做IT的,他们的工作内容在飞速变化,可能今年刚学会的算法明年就不用了,新出的技术名词就听不懂了。他们自身也在不断学习升级自己,这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孩子会模仿父母。”
“学霸爸妈” 托起“学区房”
《富二代已经out,现在流行程序员之子》《程序员爸爸买的房,我来考成学区房》等文章中提到的被“学霸”爸妈和较高水平的生源托起的“学区”并不少见。
15年前,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还是所名不见经传的“基础薄弱校”,如今却一跃成为托起张江地区一片教育新天地的“重点学区”,这与该校所在的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不无关系。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这片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6万名从业者。据不完全统计,有博士6000多人、硕士4.6万人、本科生12.3万人,人均每年创造17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而这批从业者的子女大多进入了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娄华英告诉记者,“学生家长几乎都是本科学历以上,博士学历的也不在少数,很多还有留学经历,其中,不乏大飞机工程师、超算中心IT工程师、芯片技术专家等。”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继星看来,“一所中小学能否成为名校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生源对学校的影响是直接且较为明显的。” 而生源的质量与父母有着莫大关系。李继星表示,一般素养比较高的父母,这个群体的孩子整体素养相对较高,在高新科技园区、高校家属区、高档小区等区域的学生水平相对较高,“因为父母的见识、视野比较宽,会帮助孩子打开眼界,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娄华英表示,学历较高的理性家长不仅对自己孩子有帮助,对学校办学也有重要作用,“老师不是万能的,家长的教育背景和阅历优势能弥补老师的不足。一位家长喜欢搞发明创造,自考了无人机驾照,会带着自己孩子做无人机。现在,这位家长还应邀每周来学校开课,在无人机社团教孩子编程、制作无人机。”
如今,这些“高知”的子女直接把这所普通小学“考”成了“学区”,把父母们早就置办下的房产“考”成了热门“学区房”。以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为例,周边地区的部分房价已超7万元/平方米,直逼上海市中心的高档小区。过去,张江的孩子很多要想方设法择校去市中心上学,现在众多名校在张江开设校区,专为招收“张江的孩子”而来。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家长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庆玲 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08日 09 版)
(原标题:“二进制”世界里的教育“样本”)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1/10
- 下一篇:教育部长人民日报刊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