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及方法

2018.01.18点击: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指出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需求脱离,学生学无所用,而用时又不能快速整合。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需充分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制定专业定制化的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因材施教,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以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效率 专业需求 案例教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使计算机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日益密切,“跨界融合,联通一切”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各专业学科内容与计算机互联网紧密结合,突破传统,创新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问题分析


各大高职院校每年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到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以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分析如下:


1.1 高职学生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大多数学生文化水平较低,面对新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课堂内容重复、枯燥,没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又感觉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知识难以消化[1]。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面对多彩的世界,难以抵挡各种诱惑,沉迷于网聊、网游等不良活动中。同时,有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较差,缺乏奋斗精神,遇到难题就退缩,不能脚踏实地,对考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2]。


1.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需求相脱离,造成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大多采用统一的且单纯介绍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教材,专业区分不明显,加之,教师备课时不能充分考虑专业因素,教学内容不能与专业需求结合,这就让很多同学误以为是一门与专业无关的课程,从而导致重视度不够,上课不积极,缺乏学习热情。尽管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为此做出了一些改革,将计算机基础课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结合起来,试图给学生制造一些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又造成了学生过分关注考试本身,而忽略了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形式单一,考评方式不具有激励性


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大多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授课。采用多媒体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另一方面该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和接受者,课堂上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3]。近几年,有些院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授课内容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结合起来,但是由于学生特点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积极性仍没有很大程度调动起来,面对新的知识点和问题时,不能够主动去探究解决,学习效率不高。


健全的测试考核体系从一定形式上引导学生提高自己计算机综合能力。计算机基础测评考核办法,从单纯的理论考核到上机实践操作考试,在不断探索中前行,但是学生仍然存在着为不挂科而考试,为毕业而学习的现象,考评方式仍然不能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2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分析


2.1 加强学生管理,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绝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及时地和班级辅导老师沟通,就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给学生穿插一些人生哲理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学生采取多鼓励多督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将学生管理工作穿插到课堂中去,使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品德培养发生化学反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结合专业需求,编写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合适的教材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前提,市面上的绝大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都是具有通用性的,学生对其的认可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专业技能培养,在课堂上讲解关于计算机技术的理论性知识及实践操作,学生很难将其与所学专业结合。例如,在讲完Word相关知识点后,学生可以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操作,但是如果让学生利用Word做一张与专业相关且较为规范的介绍文档,就非常难。由此可见,制定与专业需求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是十分必要的。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教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而且帮助学生整合了知识,便于学生在需要时快速提取。


2.3 教学形式多样化,灵活考试办法


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商家可以不断地根据用户体验来调整策略,以提高用户满意度。教育亦然,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实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每课十分钟作品演示、学生自主搜集学习素材及老师给出问题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多让学生实践操作,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考试不是他们的强项,甚至会排斥考试。采用灵活的考试办法,平时上课过程中,着重强调考试的考核点,例如,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把一学期的案例作业集中起来,结合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结语


总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形式、考核办法等多方面下工夫。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明显。


[1] 徐晓洁.论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37).


[2] 程燕.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管理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 黄福员.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