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向对话”中弘扬教育家精神

2024.07.05点击:

如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暨《扎根沃土: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感叙事》新书发布会,探讨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可行之路。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扎根沃土: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感叙事》选取了20位北京市延庆区乡村教师撰写的教育情感叙事,凝聚教育理论研究者、乡村教师、师范生等多方力量参与。其编写过程中“双向对话”的特点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思路。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寄托着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强烈诉求。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这种他律的外在规范转化为教师自律的内在准则?在新形势下,如果停留于向教师简单地重申和复述,可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不妨重视对三种对话关系的把握。

重视教育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的对话。教育家精神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当下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研究重点。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现实中,很多教师尤其是广大乡村教师,他们默默耕耘于教育一线,在无形之中践行着教育家精神。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是非常值得挖潜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他们往往对自身的工作缺乏总结和反思,很多宝贵的经验淹没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不自知。以理论研究者为引领,通过与教师不断对话,引导他们梳理撰写自己的教育情感叙事,有利于建立教育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的学习共同体。在共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新厘清自己的教育情感,进而以更高、更系统的视角理解教育家精神,改造和完善教育实践。

重视职前教师与职后教师的对话。师范教育是培育高质量教师的关键途径。当代大学生思想多元、个性更加鲜明。如何潜移默化地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帮助他们建立未来职业的精神坐标?这有赖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师范生走进教师群体的真实工作场景和内心世界。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在创作《扎根沃土: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感叙事》时,有计划地将在校师范生纳入其中,让他们阅读乡村教师的情感叙事、撰写读后感,并从中遴选优秀作品编入书中。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过精心的策划实现了职前教师和职后教师的跨时空对话。这让尚未踏上讲台的师范生透过教师鲜活的人生经历和职业故事,去感受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重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教育家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特性。一代又一代教师经历了教育救国、教育报国、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非凡历程。他们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折射出教育事业的历史变迁,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脉,为铸就教育家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理解、认识并弘扬教育家精神时,可有意识地梳理不同年龄段教师群体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情感。通过比较研究,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进而帮助教师群体从更广阔的视域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人民性、先进性。(作者:刘钰系本报记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